从“五渡海”到高铁行,中山交通大变身

发布时间:2020/5/22 16:02:04

2020年,中山定下“交通攻坚年”目标,以深中通道通车为窗口期,倒排广中江高速、深茂铁路、南沙港铁路、广中珠澳高铁等重点项目和建设工期。
  
  交通攻坚,是打响“重振虎威”的第一战。未来五年内,中山将投入超过1500亿元推动交通大发展,打造大湾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,形成内联外通、综合立体、开放融合、高效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。
  
  昔日去广州要过“五渡海”
  
  他说,那时中山人去广州只有两种方式,一是坐长途汽车,走105国道到小榄沙口渡,连人带车上船。经南头细滘渡,再过顺德容奇渡、三洪渡,最后在广州郊区的白鹤洞渡进入广州。顺利的话,也要四五个小时。
  
  另一种方式,是乘坐“红星”客船。“晚上8点开船,第二天早上5点到广州,办完事后再坐夜船回中山。一趟来回要一日两夜。”除非必须在当天傍晚前赶到广州,否则很少人会选择中途要过几次渡的陆路交通。

 

  
  有热心市民反映,1984年沙口大桥、细滘大桥、容奇大桥、三洪奇大桥开通后,往返中山、广州不再需要过车船渡了(其实,第五渡白鹤洞是可以不用过的,只是因为广州中山八路和珠江大桥经常塞车,许多人提早在白鹤洞下车过渡到南方大厦)。1987年-1988年,105国道沙朗至沙口大桥段修路,中山广州单程车程耗时要6-8小时,许多人又重新坐回“红星”轮。随着洛溪大桥通车,再加上1992年底,番中公路通车,中山广州之间的交往更加便利。
  
  值得一提的是,番中公路动工于1991年1月8日,全长16公里,大中桥梁10座,光桥梁就有近4公里。其中,中山港大桥长约2023米,是当时全省最长的桥梁。
  
  公路建设的“大工地”
  
 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,中山将全市的沙土公路扩宽改建为水泥路,实现镇镇通水泥路,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“七五”期间交通建设先进市。
  
  番中公路建设后期,打通中山南大门,接驳珠海、澳门的城桂公路开建。公路全线纵贯五桂山,大部分路段穿越山岭重丘区,筑路工程艰巨,是中山所有公路工程开挖量最大的项目。

 

  
  1994年,连接105国道和番中公路的南三公路开通,这条“黄金走廊”彻底改变了大沙田地区的面貌。随着南头大桥、东阜大桥、黄沙沥大桥和大南沙大桥通车,以前“老死难以往来”的黄圃、南头、东凤、阜沙、三角、民众等镇区,变成真正的“若比邻”。